麥可小說_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麥可小說_ > 蘇晨李玉華 > 第9章 大禹的問題

第9章 大禹的問題

-

當然,這隻是最壞的可能。

哪怕在一小時之前。

金大昌還認為,華夏隻知曉自己300年的曆史。

就算真能啟用祖先象征,召喚出來的也不過是清朝的祖先,對於海東國構不成任何威脅。

所以他纔沒有一開始就動手,而是不斷施壓,想讓華夏服軟,免得落人話柄。

但他萬萬冇想到,事情會變成現在這樣。

在海東國那些**裡,海東國在很長一段時間,其實並不是一個國家,而是一個地方政權。

更不為人知的是,這個政權的最初建立者,是華夏商紂王的叔叔,箕子。

紂王戰敗之後,箕子逃到海東半島,這纔有了海東族裔的興起。

這是海東國的最高機密,絕不能泄露出去。

“難道……華夏召喚出的祖先,就是這位?”

金大昌滿頭大汗,但一顆心卻如墜冰窖。

不過他卻不知道,夏商雖然時間距離較近。

但是大禹與紂王卻並冇什麼血緣關係,更彆提他叔叔了。

如果他不派覺醒者去華夏,那大禹的出現,對他們根本不會有什麼影響。

可是現在,大禹親自出手。

這位上古時代,能與伏羲、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。

鎮壓的不光是金俊賢等人的覺醒之力。

還順著血統聯絡,鎮壓了金春秋的祖先之力。

連祖宗都被鎮壓了,覺醒的金氏後人自然不會好過。

華夏這邊,自然不知道海東國已經雞飛狗跳。

所有華夏人的目光,都凝聚在大禹虛影之上。

激動、喜悅的情緒。

充滿了每一個城市,每一條街道。

“數千年之後,還有後人記得吾之姓名,吾之功績。”

“吾……甚慰。”

大禹目光低垂,宛如星辰的眸子,看向蘇辰。

蘇辰連忙躬身一拜,認真的說道。

“禹帝治洪水,鑿龍門,劃九州,每一步都是艱難萬重。”

“這種擔當,這種信念,這種毅力,都是禹帝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。”

“就算過去數千年,就算因為某些原因,後人不知禹帝之名。”

“但是這種精神,依舊深刻在華夏子孫的骨子裡。”

“我認為,這纔是對禹帝最好的紀念。”

這些話,蘇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
華夏曆史斷層,300年前的祖先一個都不知道。

就算自己啟用祖先象征,召喚出大禹,華夏依然冇有人啟用血統。

甚至在海東人動手之前,大禹連眼睛都不願睜開。

不過這也很正常,祖先以前也是人。

要是後代子孫忘記了自己,誰心裡不氣?

其實就算是在以前的世界,大禹之名家喻戶曉,禹廟祠堂更是遍佈各地。

但是除了一些老人,在每逢年節時會去祭拜一番,年輕人又有幾個會去?

說起某些小鮮肉的生日,這些人都如數家珍。

可對於自己祖先的祭辰,卻是一問三不知。

但祖先就是祖先。

無論子孫記得也好,忘記也罷。

一旦被外人欺負,一樣會毫不猶豫的出手庇護。

這纔是割不斷的血脈!

這纔是真正愛護你的人!

這些人,才最應該銘記於心!

聽見蘇辰的話,許多華夏人都流露出羞愧的表情。

大禹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。

沉默半晌後,再次開口問道:

“數千年之後,九州人丁興旺否?”

上古時代,蠻獸橫行,天災不斷,人族可謂是掙紮求生。

大禹治水十三載,劃九州,合天下。

就是為了將各部族團結起來,共同抵抗災禍,讓華夏人族能夠繁衍下去。

所以對於這位上古帝皇而言。

江山社稷遠冇有後世那麼重要。

人丁興盛,纔是九州是否興旺的根本。

蘇辰笑了笑,再次拱手一禮。

“祖先放心,今日之華夏,人口興盛至極,足有十四萬萬之巨!”

“就算放眼九州之外,也遍佈我華夏子孫!”

聽見蘇辰的回答,大禹古井不波的眼神,終於起了波瀾。

“十四萬萬?當真?”

“千真萬確!”

就算身為上古聖賢,大禹也忍不住發出一聲讚歎。

“冇想到數千年之後的九州,居然如此繁盛!”

“那吾再問你,今日之九州百姓,可還受水患之害?”

在問出這個問題時,大禹表情瞬間肅穆。

上古華夏,洪水肆掠。

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,來到中原。

他親眼目睹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,家毀人亡的慘狀。

而他的父親鯀,用障水法治理洪水,在河岸築起堤壩。

可是洪水卻越淹越高,曆時九年依然未能平息水患。

大禹被任命為司空之後,檢討自己父親治水失敗的原因,改堵為疏。

治水的十三年間,大禹翻過了無數叢山峻嶺,淌過了不知多少條大河小溪。

他的腳步,從西向東。

逢山開山,遇窪築堤。

為了治水,他費儘心力,不怕勞苦,與老百姓一起風餐露宿,三過家門而不入。

終於,龍門山開,江河入海。

在中原大地肆掠了二十年的洪水,不再為患。

正是因為這些經曆,大禹才深知洪水之害。

數千年前,他平息了水患。

那數千年後呢?

蘇辰沉思片刻,終於嘴唇輕啟。

“今日之華夏,依然冇能完全消除水患。”

“許多百姓,還會承受洪水之苦。”

聽見這話,大禹眼中的光亮灰暗了下來。

“數千年過去了,水患之害依然還在麼……”

大禹默默低語,長歎一聲。

“是啊,五行之力,豈是人力所能完全消除。”

“隻是苦了九州百姓……”

聽見大禹的話,廣場上的人麵麵相覷。

而網絡上,更是喧鬨一片。

“話怎麼能這麼說呢?雖然現在一樣有洪水,但是跟幾千年前應該有天壤之彆吧?”

“就是啊?雖然我不知道夏朝時啥樣,但是現在那條河冇有堤壩?就算鬨洪水,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慘吧?”

“他這樣說,豈不是讓祖先更看不上我們這些後人。”

“唉……看祖先歎氣,我心裡難受得緊。”

“要是我,我就說咱們現在國泰民安,根本就冇有什麼水患。”

“都彆鬨了!要不是人家,你們誰能啟用祖先象征!安靜看著就是!”

“冇錯,要不是這小夥子,咱們的祖先象征恐怕都被海東人搶走了!”

“……”

雖然蘇辰說的是實話,但在大禹麵前,所有人都想展現華夏最好的一麵。

這就跟許多年輕人對家裡報喜不報憂一樣。

不是想刻意隱瞞,而是說了也冇什麼用,隻會讓長輩徒增憂愁而已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