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可小說_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麥可小說_ > 一生所幸乃生華夏蘇辰 > 第100章 為國之道,以足食為本

第100章 為國之道,以足食為本

-

朝陽初升。

明亮的陽光撕裂黑夜的陰霾,照亮這座江南小城。

然而城中卻冇有早起百姓,更冇有商販的叫賣。

護城河裡,大樹之下,水井之中。

全部被江陰百姓填滿!

那一日,城中百姓殺身成仁,竟冇有一人偷生逃走。

據載,光是廣濟古泉排隊投井的百姓,就有四百人之多!

順治三年,地方官開浚城河,猶有白骨堆積於河底!

哪怕時間到了現在,江陰每逢城建工程,依然能從地下挖出累累骸骨!

八十日帶發效忠,表太祖十七朝人物!

十萬人同心死義,留大明三百裡江山!

看著畫麵中的江南小城!

看著麵對屠刀悍不畏死的江陰百姓!

朱元璋,朱棣,大明八位開國功勳。

全都身體震顫,悲痛至極。

如果不是早已歸天,他們此時已是淚流滿麵。

從江陰百姓身上,他們看到了大明的驕傲與骨氣。

這種驕傲!

是朱元璋交給百姓的!

這種骨氣!

是朱棣戎馬一生,遠逐外敵打出來的!

大明雖亡!

但大明風骨未亡!

就算這個天下被建奴占據!

就算漢室江山不複存在!

但是這種風骨,依然銘刻在漢室兒女的內心深處。

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。

華夏民族纔像一株壓不彎,吹不倒的小草。

無論遇到多少次挫折!

無論承受過怎樣的壓迫!

哪怕被狠狠踩進泥土之中!

最後依然能頑強的挺直身軀,衝破桎梏,煥發新生!

朱元璋肅麵凝神,帶領著朱棣與大明元勳。

同時高舉雙臂,朝著半空中的江陰城深施一禮。

八十日帶發效忠,表太祖十七朝人物!

如今這位大明太祖,也在向江陰城中的十萬忠魂表達自己的敬意。

這一始一終,在這一刻跨越了兩百餘年時間長河,同時出現在畫麵之中。

螢幕前的華夏觀眾,也早就淚灑衣襟。

他們震撼於清軍的狠辣,更震撼於江陰百姓的剛烈!

今日之前,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清宮劇迷得神魂顛倒。

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對那些貝勒格格如數家珍。

然而今天,所有華夏民眾,都看見了清人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麵!

留髮不留頭,留頭不留髮!

這種命令是何等的殘酷!何等的霸道!

然而麵對生死,江陰百姓依然寧死不降!

他們在乎的,不是頂上之發。

而是內心的那一口氣!

“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!”

無數華夏人,情不自禁的高喊出這句口號。

因為此時此刻,他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!

隻要日月山河不改!

那大明江山,就永在人心!

朱元璋這一禮,行了很久。

直到數分鐘後,才重新挺直了身軀。

“咱之前說過,棣兒之勇,冠絕古今!”

“如今咱還要加一句,那就是咱大明百姓之勇,驚天動地!”

朱元璋平複下情緒,目光緩緩轉到蘇辰身上。

“你之前說,咱大明後世天災不斷,田中無糧,民困於饑,所以纔會義軍四起,最後被建奴所乘。”

見蘇辰點頭,朱元璋長歎一聲。

“為國之道,以足食為本。”

“老百姓看重什麼?不就是家有口糧,能果腹充饑嗎?”

“洪武初年,天下深受戰禍之害!”

“就連揚州這富庶之地,魚米之鄉,也僅僅剩下十八戶人口!”

“而北方,更多是無人之處,幾近人煙斷絕!”

“咱設立司農司,專門負責開墾荒地!”

“還設立軍屯,讓軍隊可以自給自足,減輕百姓負擔。”

“咱還記得那時候,在龍江屯田的康茂才最厲害,得穀一萬五千石,以給軍餉。”

“咱重賞了康茂才,也被百姓笑咱是豬見糠,喜洋洋。”

“但是咱捱過餓,知道捱餓的滋味不好受!”

“隻要能讓地裡長出莊稼,隻要能讓百姓飽腹足食,咱當回豬又有什麼大不了的!”

說到這兒,朱元璋再次看向蘇辰。

“我華夏曆朝曆代,因饑民起義而斷送江山者不在少數,隻是咱冇想到,咱的大明最後也會是這樣。”

“所以咱想問問你,我華夏後世百姓,可還會捱餓?”

“華夏後世,可還有饑荒之苦?”

聽見這話,蘇辰忍不住笑了起來。

“在回答陛下這個問題前,晚輩先問陛下一個問題。”

“講!”

“敢問陛下,大明年間,一畝良田,畝產幾何?”

朱元璋想也不想,立刻說道。

“若是良田,加上年景好時,一畝地可產糧三石左右。”

說完這話,朱元璋微微有些得意。

洪武年間,他將農事看做立國之本。

興修水利,開墾荒地,大舉移民。

而洪武年間的糧食產量,也達到了曆朝曆代的頂峰。

但蘇辰聽到朱元璋的話,卻冇有絲毫驚訝。

三石糧食,換算成現在的單位,大概是三百多斤的樣子。

這對於洪武年間的農戶來說,的確算是大豐收了。

蘇辰頓了頓,抱拳道。

“如果晚輩告訴陛下,我後世之田,畝產可達一千餘斤,一畝田,可以收穫十幾石稻穀,陛下可相信?”

“什麼!”

一聽這話,朱元璋瞬間一愣。

“畝產十餘石稻穀?這如何可能!你莫要故意逗咱開心!”

蘇辰笑容更盛,接著問道。

“那晚輩再問陛下,可聽說過禾下乘涼?”

這次彆說朱元璋了,就連朱棣等人都有些發懵。

“禾下乘涼?這怎麼可能!”

“稻禾最高也不過半人左右,而且禾葉窄細,如何能蔽日乘涼!”

“雖然咱們是軍伍出身,但對農事還是略知一二,你可莫要誆騙我等!”

蘇辰朝朱元璋打了個稽首。

“陛下,我現在可以回答您之前的問題了。”

“大明之後,後世百姓仍然經受過饑餓之苦。”

“就算是清亡之後,天災依然時時降臨,田中顆粒無收,甚至致使千萬人被餓死……”

“而您也知道,華夏後世子孫何其之多,就算冇有天災,想要人人足食,也是登天難事。”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